> 资讯 >

全球热消息:高华科技登陆A股,去年以来新增21家上市企业,其中19家为高新技术企业 南京“硬核科技”企业提速上市

时间:2023-04-19 10:36:56       来源:宁夏新闻网

□ 南京日报/紫金山新闻记者

集体采写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昨天上午,伴随着一记记响锣,南京高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登陆科创板(股票简称:高华科技,股票代码:688539)。这是今年成功上市的第三家南京企业,资本市场“南京板块”再添新丁,总数达到158家。

南京上市公司奔腾向前,“科技创新”的底色愈发鲜明。数据显示,2022年至今,南京新增21家境内外上市企业,其中19家为高新技术企业,占比高达90%。以资本力量赋能科技创新,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转型,以产业转型牵引经济腾飞,南京正以科技创新的精微笔触,全力推动优质企业拥抱资本市场,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。

深耕传感器赛道,借“三高”成科创“新贵”

身为科创“新贵”,高华科技凭借“三高”属性备受瞩目。

高华科技铸就“高精尖”壁垒。公司董事长李维平表示,公司自2000年设立以来,专注于高可靠性传感器及传感器网络系统的研发,坚定不移地走“高精尖”科研之路,成功实现MEMS敏感芯片的自主设计能力。经过多年发展,公司已成为航空航天等领域多个下游客户的核心供应商,实现部分产品的国产化替代。

公司业绩呈现“高成长”曲线。数据显示,2019—2022年,高华科技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.30亿元、1.56亿元、2.26亿元、2.76亿元;归母净利润2069.89万元、3521.44万元、7001.35万元、8116.17万元。依此计算,最近4年公司营业收入的年复合增速为28.39%,净利润的年复合增速为57.69%,凸显业绩的持续增长能力。

行业发展延续“高景气”态势。物联网时代款款而来,数字经济大潮奔涌,这也导致传感器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,整个市场前景被广为看好。此次IPO,高华科技募集资金净额11.66亿元,也将继续投入到传感器产品中,持续升级公司竞争力,向着“做感知世界引领者”的远大目标进军。

在上市仪式中,李维平无限感慨,“高华科技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挂牌上市,开启了公司发展道路上的新纪元、新篇章。高华科技也将以此次发行上市为契机,创造更加辉煌的明天。”

新兴产业集群蔚然成林,科创企业集聚资本高地

在接受记者采访时,李维平一直强调“科技创新”,直指它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关键因素,公司多年发展也始终秉承着“核心技术自主可控”的产业理念。

事实上,在波澜壮阔的资本大潮中,“南京板块”逐浪前行,“科技创新”恰是最鲜明的底色。随着高华科技此次上市,南京科创板上市公司增至14家。截至4月17日收盘,国博电子、诺唯赞、南微医学、药康生物、茂莱光学、亚信安全这6家企业总市值超过100亿,迪威尔、前沿生物总市值超过50亿。

如将视线拉宽,从2022年至今,南京新增21家境内外上市企业,其中19家为高新技术企业,占比高达90%。

南京高新技术企业“跑步”上市,得益于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猎猎风涌,发行上市条件更加包容和前瞻。比如,前沿生物采用第五套标准(市值+技术优势),以未盈利形式成功上市;伟思医疗、磁谷科技则从新三板转战科创板。高新技术宁企借政策东风、抓改革机遇,得以迅速登陆资本市场。

更重要的是,专精特新星罗棋布、产业集群蔚然成林、实体经济根深叶茂,稳健扎实的发展基座与“攥指成拳”的联动效应,让南京高新技术企业在资本市场如鱼得水。

2020年,南京发布《南京市推进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》,聚焦软件和信息服务、新能源汽车、新医药与生命健康、集成电路、人工智能、智能电网、轨道交通、智能制造装备等八大产业。

记者统计发现,近年登陆A股的南京企业,一半产业布局与我市重点发展的八大产业链相关。以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为例,近5年来,近20家企业扎堆上市,将整个产业做得风生水起。

“硬核科技”激发澎湃动力,引领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

资本“活水”浪潮叠涌,与此同时,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企业正向行业和区域“反哺”,形成科技、产业及资本相互塑造、良性循环的新格局。

南京市栖霞区委副书记、区长王生表示,高华科技上市,标志着该区第20家企业成功进入资本市场。近年来,栖霞区充分发挥“位于南京城东、宁镇扬核心区域”的区位优势,“栖霞行政区、国家级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、仙林大学城”三大板块的产业和创新优势,不断提升金融服务质量、增强资本市场活力,坚定不移支持企业做优做强、自立自强。截至目前,栖霞区已培育了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3家、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14家,集聚了高新技术企业921家,入选“中国工业百强区”,地区生产总值1750亿元,规上工业产值超3700亿元。

值得一提的是,来自该区的另一家企业——南京晶升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也于日前启动新股申购,晶升股份主要从事晶体生长设备的研发、生产和销售,拟登陆科创板,“栖霞板块”将再添“大将”。

持续开荒、播种、耕耘,同样是南京上市公司新的使命和荣光。李维平透露,上市后,公司将实施战略联盟和产业投资战略,挖掘一批中小传感器企业,以公司成熟的内部管理体系、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、优质的客户体系、高效的供应体系,实现产业链一体化战略布局,迅速突破细分领域进入壁垒,建立规模化的持续竞争力。

纵观全貌,南京高新技术上市企业的发展壮大,正在激发城市澎湃动力,提升全市经济发展的内涵、韧性和可持续性。今年1—2月,南京市经济运行开局良好,相关数据传递出“阵阵暖意”。其中,高技术制造业引领增长,全市规上高技术制造业产值664.67亿元,同比增长15.9%。其中,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、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、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分别增长18.4%、42.4%、11.3%。

加大创新主体培育力度,科创新势力续演新华章

资本市场“南京军团”勇立潮头,如果希冀科创新势力续演“钟锣声交相辉映”,既需市场各方知难而上的开拓进取,也要有静水深流的长远构建。

继2020年我市出台《推动南京企业上市“宁航行动”计划》、2021年出炉《推动企业上市“千百十”工作方案》,2022年,南京市推进企业上市联席会议办公室再度发布《关于建立健全企业上市精准服务新机制的实施方案》,推出了7项重点任务,包括建设培育服务“信息化、智能化”系统、构建“梯度培育服务”、强化服务“重点拟上市企业”、实施“一企一策一会办”等。

王生表示,一直以来,南京市高度重视企业上市工作,深入实施推动企业上市的“宁航行动”计划,助力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壮大。当前,栖霞正围绕上市企业倍增目标,强化政策指引和业务指导,鼓励企业发挥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优势,加快发展、跨越发展。

冲浪之后仍有后劲。截至去年11月份,南京已累计培育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17家、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106家、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85家,数量位居全省前列。放眼2023年,南京市还将加大创新主体梯次培育力度,高新技术企业力争突破1万家,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达到2万家,新增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家、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30家以上。

再踏层峰开新天,更扬云帆立潮头。在高质量建设重要金融中心的征程中,南京正以科技创新的精微笔触,踏上激活资本市场力量的新征程,步入经济发展蝶变的快车道。

记者 史亮 王国俊 李任娟 江芬芬
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