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,被称为继肿瘤、心脑血管病之后,中老年人的“第三杀手”。
(资料图片)
4月11日,是第27个“世界帕金森病日”。数据显示,目前,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群中帕金森病患病率为1.7%,随着年龄增长,患病率进一步增加,80岁以上超过4%。
“对帕金森病,除了药物治疗,手术、康复锻炼等非药物治疗也是重要的治疗手段。”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(北)副主任刘耀华介绍,帕金森病不致命,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。更让患者头疼的是,帕金森病治疗存在一个“蜜月期”,一旦“蜜月期”结束,常规的药物将无法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,甚至会出现药物导致的一些运动并发症。
67岁的方女士(化名)患帕金森病7年。起初,口服药物还能很好地帮她控制症状,随着病情进展,药物逐渐加量,但治疗效果却下降明显。“每次吃完药大概只能维持1个小时左右,之后就会肢体僵硬、行动迟缓,而且起身、转身很困难,药物用多了,我们还担心会有副作用,一家人跟着发愁。”方女士家属对记者说。
“药物一旦实效,患者可以考虑借助外科手术治疗,比如脑起搏器手术(DBS),它是将微电极植入患者脑内特定核团,通过脉冲发生器发出微电流刺激内核团,调节黑质纹状体通路功能,从而达到改善帕金森症状的效果。”刘耀华介绍,该手术具有安全性高、可逆性及可调节性等优点,同时还可以减少药物服用量,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。
近日,方女士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顺利接受了DBS手术,术后一个月首次“开机”,获得满意疗效:肢体僵硬、动作迟缓等症状得到显著缓解,即使药效过后,也可以行动自如。
刘耀华提醒,作为一种慢性病,帕金森病目前没有彻底治愈的办法,发现越早,治疗越好。
怎样早期发现帕金森病?
帕金森病有一些非运动症状,是常见和重要的临床征象,需加以警惕,以尽早发现帕金森病。帕金森病的非运动症状,包括以下几种:
◆感觉障碍,早期即可出现嗅觉减退。
◆睡眠障碍,尤其是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,有些患者可伴有不宁腿综合征。
◆自主神经功能障碍,临床常见,如便秘、多汗、脂溢性皮炎等。
◆精神障碍,近半数患者伴有抑郁或焦虑。
帕金森病人日常需要注意啥?
◆饮食方面:需要特别注意蛋白的摄入,蛋白会影响多巴胺类药物的吸收,但是也不能一味的追求药物治疗忽略病人的饮食健康。
◆沟通交流方面:帕金森病容易引起情绪抑郁,影响治疗效果,加快疾病进展。病人要扩大自己的交流范围丰富自己的生活;多说话,帕金森病可引起语言障碍,多说话可以预防语言功能的退化。
◆多锻炼:坚持锻炼对于帕金森病患者来说相当重要,应在家人的陪伴下,每天坚持面部、头颈部、躯干、四肢以及步伐的锻炼。条件允许的可以学习打太极、八段锦等。
◆重“勤快”:自己的事情尽量自己做,不要依赖家人。过分依赖,会让病人产生畏难情绪,不利于治疗。
◆定期复诊:很多病人确诊之后,不定时复诊,只是一味自行加药,从而导致病情加重。帕金森病患者一定要遵医嘱,定期复诊,医生会根据病情的发展,及时给予调整用药或者手术治疗,帮助患者缓解症状。
关键词: